【人民日报】走近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

我绝不反对中西比较、中西互释。

如果发生这样的事,就只能靠良心、良知了。如果说,在孔子思想中还保留着某些关于天的宗教神学的内容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孔子毕竟是以述而不作即以继承文化遗产为己任的,也是生活在宗教文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的。

【人民日报】走近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

孔子所谓天生德于予[8],《中庸》所谓天命之谓性,《周易·系辞》所谓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,孟子所谓天之所与我者[9]、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,知其性则知天矣[10],等等,都是讲天人目的性关系的。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儒学 敬畏之心 。他们所说的心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意义。唯其能与天地合其德,才能参赞天地之化育。[4] 等等,这类话不一而足。

这种崇敬与信仰在祭祀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,因此,儒家有各种各样的祭礼。人文主义宗教的特点是无神而有神性,非宗教而有宗教精神,因此,从一开始我们就将它放在哲学中去讲。[13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09页。

[10] 既然是根本问题,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,人与自然界的生命之物的关系,就是维持生态和谐的关键性因素,而要维持这种和谐,又关系到整个自然界。这就意味着,对一切生命都要尊重。不仅如此,中国哲学就其基本特征而言,更重视价值观的问题,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种价值哲学。三 由此出发,张先生层层分析,将人的价值的意义充分展示出来。

这就是说,墨家所说的仁爱,只是手段,而不是目的,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利益。但是,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大多数又严格区分了真与用的不同,强调道德原则超越实用。

【人民日报】走近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

[4] 与此相应,满足精神需要的价值高于物质需要的价值。价值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。墨家的爱无差等则是建立在外在的利益之上的。儒家的仁爱,是目的本身,不是以仁爱为手段而实现别的目的。

四 张先生运用价值分析,说明中国哲学各学派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,又进行了中西比较,以说明二者之间的同异。[12] 但是,何谓内在性质?仍然很抽象。儒、墨两家都讲仁义,都讲价值,但意义是否相同呢?过去很少有人能说清楚。不过,西方的分析方法与西方哲学的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,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,当然要十分慎重,要注意到中国哲学的特点。

明确肯定有内在价值,并说明内在价值是价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,这是张先生的一个重要贡献。现在我们研究中国哲学,既要克服其缺点,又要发扬其优点,这样才能深入中国哲学的内部,既分辨其细致之处,又掌握其整体特征。

【人民日报】走近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

他明确指出,中国哲学的道德理性其中又包括道德情感即好善恶恶的情感。以满足需要来界定价值,还不能说明有关价值的一切问题,人们的需要有高低之分,既有高级的需要,也有低级的需要。

真、善、美一直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理想价值,其中既有功用价值,又有内在价值,但就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而言,它更关心内在价值。二者相比,可以说精神需要高于物质生活的需要。[4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9页。[21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434页。我认为,这一点具有普遍意义。张先生指出,这种理性在中国哲学中的表述是德性或义理,语言表述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哲学的特点。

张先生明确地指出,中国哲学不仅讲群体价值,而且讲个人价值,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,群体价值是由个人价值实现的,个人虽然是群体中的一员,却又有个体人格的独立性。道家则高扬个体价值特别是个人的精神自由。

需要指出的是,现代西方有人提出内在价值的概念,不同于以满足需要为定义的价值观,则是值得重视的。二 何谓价值?如何确定价值的含义?这是价值研究的第一步。

[22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437页。这正是儒学的奥义之所在。

[20] 这是张先生研究价值问题的最后结论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解,足以消除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观点。将价值界定为满足人的需要,这本来是西方哲学价值观的根本观点,且有广泛的影响。进一步的分析又指出,个人价值也有两方面的意义。

一 众所周知,西方哲学长于分析。[15] 我认为,这个看法与张先生的内在价值的学说是一致的,完全符合中国哲学的特点。

[7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57页。[20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434页。

[2] 对此,张先生进一步分析说:有的需要有较高的价值,有的需要有较低的价值。我曾经说过,如果从认知理性、科学理性的角度看,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实用理性。

对价值概念的分析就是如此。就此而论,生命之物与人同有内在价值,因为人也是生命之物。他说:中国哲学重视现实生活,重视‘人伦日用,在学术研究中于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狭隘实用主义的态度,例如儒、道、法诸家都不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。中国哲学是理性的,其所谓理性主要是价值理性,而不是纯粹的认知理性,这正是中国哲学之所以为价值哲学的根本原因。

正是基于这种认识,我认为张先生的分析是一种意义分析,而不是一般所说的逻辑分析(外延逻辑),也不是纯粹的语言分析(包括所谓语义分析)。经过层层分析,张先生总结出价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,即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。

这种看法混淆了内在价值与功用价值的不同层次的意义,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功利为标准衡量价值,实际上抹杀了内在价值。中国哲学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内容。

一种最流行的观点是,价值的意义就在于需要的满足[1]。精神价值,体现为真、善、美的价值。

本文章为原创、翻译或编译,转载请注明来自持正不阿网

网友点评

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